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怎么退,谁负责?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退费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

母婴育儿 2024-05-30 浏览(352) 评论(0)
- N +

随着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后的费用退还问题。

5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团体标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为解决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退款纠纷提供了参考。

“退款难”背后的问题错综复杂。

记者在网络投诉平台上搜索发现,涉及未成年人充值游戏的投诉有上万条。近年来,媒体报道了中国许多儿童在不告诉父母的情况下使用手机充电的案例。家住南京浦口的张先生偶然发现,12岁的女儿通过手机平台下载了一款网络游戏,并通过该平台在两个月内为该游戏充值了近10万元。张先生多次联系手机公司,并按要求提供了相应的证明材料,但对方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在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退费问题上,围绕是否退费、退费多少、责任归属等问题,各主体之间存在冲突。

一方面,个别网络游戏服务商为了牟利,将未成年人视为金融资源,对网络游戏防沉迷宣传存在侥幸心理、不严格甚至不灵活,导致大量未成年人成功充值。

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监护人未妥善保管个人身份信息,甚至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成年人身份信息的情况,破坏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

《团体标准》明确了退费相关方的责任比例。

《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细化退费标准和建议供各方参考,明确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和监护人的相关责任,最终体现在退费比例上。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晴澄清道:例如,如果网络游戏服务提供商未能按照国家规定接入统一实名认证并限制对未成年人实名用户的收费,他们将承担100%的责任。如果监护人通过各种或多种情况破坏防沉迷成果,例如积极帮助未成年人人脸识别和让未成年人长期花钱,如果一个家庭多次申请退款,将加重这种责任,甚至承担100%的责任。

“团标”充分体现了“责任共担”的特点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是团体标准,因此不具有普遍强制性,行业需要积极参与并主动遵守。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晴澄清说,如果申请人和网络游戏服务提供商无法达成协议,经协商后,双方可以将退费申请交给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委员会或平台设立的调解委员会处理。

此次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属于“征求意见稿”,其内容需要各方参与才能落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