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幼儿园招生遇冷“转幼为老”是无奈还是创新?

母婴育儿 2024-05-13 浏览(775) 评论(0)
- N +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人,占总人口的21.1%。2023年幼儿园在园学龄前儿童比上年减少534.5万人,已连续三年减少。一升一降,从服务好孩子到服务好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成为一些面临招生困境幼儿园的转型选择。

幼儿教师转向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并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分享服务...最近被热议的“低龄化”话题,其实在30年前的北京就开了先例。看似无奈的自救,既是一种随形势变化的创新探索,也是对时代变化的积极回应。

北京一家老幼融合试点北京养老一体化试点项目止损

学生人数急剧下降,幼儿园已经关闭。

从大门进入园区,幼儿园在操场的右手边,左手边一栋闲置的两层建筑是筹备中的养老服务中心...在山东济宁,在幼教行业工作了21年的阿波罗夫妇正计划开设第二家养老机构。算上去年由幼儿园改造的第一家,这对夫妇照顾老人和老人的尝试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由于起步早、行动快,他们的养老金试点成为众多同行企业乃至政府部门考察的对象。“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阿波罗坦言,尽管前方没有标杆的模板,但“我心里清楚,我必须做出改变。”

21年前,阿波罗的妻子崔晋开办了第一所幼儿园,运行顺利。女儿出生后,阿波罗辞职帮助妻子,并于2009年创办了第二家园。自那以后,幼儿园几乎以每年一所的速度扩张。到2021年,夫妻俩一共开了11家幼儿园,这充分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和普及。

现在,前所未有的挑战摆在面前。2022年,入园儿童数量下降三分之一。过去,在没有太多宣传的情况下,很难招到满额的学生。从当地卫生部门了解到相关数据后,2023年春天,阿波罗夫妇决定关闭三所幼儿园,暂时保留八所。“这确实很遗憾,但现在还不是最艰难的时候。今年9月份招生会更加困难,我们必须及时止损。”

600多公里外的山西省太原市小雨点幼儿园前园长李秀领也感受到了这一趋势——作为一所普惠幼儿园,很难抗拒2022年春季学生人数急剧下降的现实。去年下半年,她决定彻底转型,关停并取消了自己的两所幼儿园。

改变

养老服务,收益不能急。

关闭幼儿园做点什么?考虑到一批跟随他多年的员工不容忽视,阿波罗努力寻找新的机会。逐年上升的人口老龄化引起了他的关注。“孩子少了,老人多了,所有政策都更支持养老。我们认为,未来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是有优势的。”

不久,他注册成立了白山市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转型养老服务,瞄准退休后在健康方面有所作为的老年人,并成立了“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娱乐空室,并使用健身器材。同时,延伸家政、陪诊、护理等各类上门服务。“投资相对较少,幼儿园老师可以再就业。”

去年5月筹备,10月试运行。在过去的六个月里,Apollo的第一个养老金试点已经为近1000名老年人提供了服务,员工们正在逐渐适应这些变化。“老师们一开始不知道该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大家渐渐觉得挺好的,比幼儿园还轻松。”

让他高兴的是,养老试点得到了所在街道的支持,提供免费场地和政府补贴,并整合了养老食堂和社区诊所。“我们这里还缺乏类似空的老年人房间和服务,街道还需要打造一刻钟生活圈,相当于我们承担了落地工作。”

但对于收入,阿波罗认为“不着急”。养老照料中心对前来参加活动的会员收取的120元费用单独计算餐费,每餐8至12元,有素菜。“如果我们只靠门店费用,远远不够运营成本,我们也不打算靠会员费赚钱。希望扩大影响力,覆盖更多用户。包括适老化改造在内的上门服务是未来盈利的渠道。”

幼儿园关闭后,李秀领还重新注册了一家新公司,像阿波罗一样,它变成了一家中老年活动企业。但相比之下,她更为谨慎,选择了“课程”这一细分领域,将原有的幼儿园场地进行改造,并向山西当地一家中老年教育机构缴纳了加盟费,成为这家教育机构旗下的校区。每天都有教育机构提供老师,他们来给会员上课,包括舞蹈、模特等课程。

去年年底才开始筹备。手术才几个月,李秀领觉得还是没有改造经验。然而,据她观察,最近在太原,类似的幼儿园被改造成了老年活动校园,并相继出现了几家他们能否适应挑战,这条路还需要一点点探索。

观察

向下延伸,扩大年龄层。

谈到北京,作为中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北京在养老问题上的准备相对充分。围绕“老有所养”也有一些探索。不同的是,北京大多以养老驿站和机构为初步基础,并“复合”买菜、理发、维修甚至儿童护理等其他服务,而不是在其他业态中增加养老功能。

例如,2019年,记者探访了丰台区首个“一老一小”融合驿站——福海海棠花苑社区养老驿站。它以一楼作为老年人活动区,可为老年人提供营养餐、康复理疗等基本服务。二层布置为儿童活动区,设有防护装置,并引入专业早教机构,为0至3岁儿童提供日托和亲子活动。

在2021年的回访中,有家长表示,驿站成立以来,“家长省了不少事,孩子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近日,记者再次联系养老驿站了解到,现在已经不做幼儿日托服务了。工作人员表示,驿站内的养老服务一直运营良好,二楼已全部恢复为服务区。早教的退出时间大概是去年年底,具体原因不清楚。

据观察,对于学生一视同仁的困境,目前北京市幼儿园的应对方式多为“向下”兼容,即开设托育班,将服务范围延伸至0至3岁。相关政策也明确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参与普惠性托育试点。和其他城市一样,已经完全转移到养老行业,或者“儿童护理”也被纳入“老年人护理”,目前还没有典型案例。

探索

灵活,扩展新模式

根据健康时报的评论文章,从全国数据来看,中国目前有超过36.2万家与“养老”相关的企业,2023年新注册数量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3%。

热闹的背后,记者也发现了一些共性。新加入的“关爱老人”大多围绕“精力充沛的老人”做文章,开发了课程、活动、餐食等。该模型存在局限性。尽管如此,市场的自发探索是新商业模式酝酿阶段不可或缺的土壤萌芽。

事实上,虽然“幼有所养”是最近的新话题,但记者发现,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原崇文区永外街道办事处就将街道内的4所托幼机构合并组建了长寿园养老院。

根据当时的报道,永外街道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1万人。随着婴儿潮的过去,学龄前儿童的数量大大减少,导致幼儿数量下降,老年人数量增加。幼儿园处于半闲置状态。因此,街道办事处投资40万元,合并了4所托儿所和幼儿园,建成了一所可容纳50名老人并向全社会开放的养老院。当然,近30年前的环境和业态与现在大不相同,但根据情况做出调整的灵活性是社会“韧性”的表现之一,对当下仍有借鉴意义。

与第一个养老试点的完全转型不同,阿波罗将开设的第二家养老机构与幼儿园位于同一家医院。在他的设想中,老人把孙子送到幼儿园后,可以留下来娱乐和用餐,以丰富他们白天的休闲时间。他笑着说“摸着石头过河”,没想到自己成了被关注和期待的“石头”。在他的认知里,幼儿园只能服务孩子三年,而养老可以长期服务老人。“我还在努力,希望能为大家探索一个方向。”

于波的第一家养老试点,老人们在做操于波的第一家养老试点,老人们在做操于波的第一家养老试点,老人们在上课于波的第一家养老试点,老人们在上课于波的第一家养老试点于波的第一家养老试点

  原标题:调查|幼儿园招生遇冷,“幼转老”,无奈还是创新? 阿波罗首次养老试点,老人们正在做操。原标题:调查|幼儿园招生遇冷,“幼升小”,无奈还是创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标签: